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!1月22日,湖北省统计局发布数据: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202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0012.97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5.8%,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。
这是一份极不平凡的成绩单,记录荆楚战风斗雨的韧性、顶压前行的奋斗。无论是改革的历史关头、抗疫的至暗时刻,还是发展的关键节点,习近平总书记都亲临湖北,为湖北指路领航。2024年,总书记第6次考察湖北,对湖北提出更高定位、更高标准、更高要求: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,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。
6万亿元,正是湖北践行总书记嘱托的生动答卷。2020年疫后复苏,2021年复元打平,2022年重回赛道,2023年修复向好,2024年聚势突破——从疫后艰难复苏,到经济总量破5万亿元,再到增速位居经济大省和中部地区前列,湖北在风雨洗礼中稳健前行,在战胜挑战中聚势突破,连续打赢战疫、战贫、战灾三大硬仗,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。
全国新发展格局中,湖北分量更重了。湖北准确把握时与势、稳和进、立与破,2024年经济总量、规上工业增加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,均高于全国。
能级、质效上,湖北标准更高了。湖北以超常之举、聚全省之力,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、新兴产业壮大、未来产业培育“三线并进”,稳步迈进制造强省。光电子信息、汽车制造、大健康3大产业,迈入万亿级规模;传统产业加速蝶变,兴发集团产品从磷矿石时代的“论吨卖”,转变为高端产品“论克卖”;创新引领成为发展主旋律,存储芯片、心肌旋切等技术世界领先,去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居全国第二。
竞争力、带动力上,湖北动能更强了。武汉经济总量超过2.1万亿元,襄阳、宜昌突破6000亿元,孝感、荆州、黄冈超过3000亿元,8个全国百强县位次前移,区域经济格局实现新跨越。陆海空三大“丝绸之路”战略枢纽功能全面提升,花湖国际机场货邮量跃居全国第5。经营主体连续4年每年增长超过百万户、创历史新高。(吴文娟、肖丽琼)
新闻多看点:
从6万亿元看支点能级跃升
湖北践行总书记嘱托的生动答卷
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岚图汽车电动化焊装车间,机器人在流水线上作业。 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)
6万亿元经济总量,这是一份湖北践行总书记嘱托的生动答卷。
强化支点意识,抬升发展标杆,成为解锁这张成绩单的密码。
2020年疫后复苏,2021年复元打平,2022年重回赛道,2023年修复向好,2024年聚势突破,湖北持续推动支点能级跃升。
湖北有基础、有能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
支点,顾名思义就是事关战略全局的支撑点、中心点、关键点,就是要在区域发展上快于、好于、强于其他地区。
纵向看——
经济跨越的步伐越来越大,跨越的用时越来越少。湖北经济总量2008年首破1万亿元、2012年突破2万亿元、2016年突破3万亿元,每跃升1个万亿元台阶用时4年;2019年突破4万亿元、2021年突破5万亿元、2024年突破6万亿元,每跃升1个万亿元台阶用时2—3年。从4年新增1万亿元,到2—3年新增1万亿元,不难发现,在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的同时,湖北经济破新万亿的态势蹄疾步稳。
面对前有标兵、后有追兵,湖北从未有丝毫松懈。除2020年在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严峻形势下,GDP下滑1位,位列全国第8。2021年,经济总量重回全国第7位。此后3年,每年都稳居第7位。
横向看——
2024年湖北与河南一起,跨越6万亿元。公开资料显示,广东省突破6万亿元是2013年,江苏省是2014年,山东省是2015年,浙江省是2019年,四川省是2023年。全国GDP超过6万亿元的七强省份中,沿海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位,占据四席,湖北聚势突破,难能可贵。
经济大省挑大梁,不仅要看增速,还要看在全国的贡献度。
从总量看,湖北多年位居全国第7,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巩固,高质量发展中更显担当。
从生产端看,2024年湖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.7%,稳居工业大省前列。
全球每生产5部手机,有1部滤光片产自湖北五方光电;全球每3台冰箱的压缩机,就有1台是湖北东贝造;全国每2枚无人机芯片,有1枚来自中国信科集团;国内每10台新能源汽车,有6台PTC加热器来自华工高理。
武汉支撑起全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半壁江山,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;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居长江中上游港口首位;亚洲唯一的专业货运机场花湖国际机场,货邮吞吐量跃居全国第5,成中部新出海口;中碳登管理全国2624家企业、全球规模最大,湖北碳市场成交额稳居全国试点省份首位。
6万亿元GDP成色十足。湖北用年均3%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%的经济增长,以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支撑了第7位的经济总量。
湖北聚势突破的成果弥足珍贵
从5万亿元到6万亿元,看似1万亿的“小台阶”,成如容易却艰辛。
湖北GDP突破6万亿元,是高基数之上的稳增长,凝结着汗水、映射着奋斗。
外部压力加大、内部困难增多,有力应对“一难两难多难”复杂局面,科学把握“既要又要还要”工作方法,湖北顶压前行、聚势突破。
“聚势”既是2024年湖北发展的关键词,也是湖北实现6万亿元“突破”的关键支撑力。
——以政策为先导,聚全球全国发展之势。
国补、省补以及“车谷”特色购车消费券,在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下,去年东风自主新能源汽车销量81万辆,同比增长122.5%,鄂产新能源车加速进入千家万户。
对接国家“两新”政策叠加发力,在全国率先启动汽车换“能”、家电换“智”、家装厨卫“焕新”三大行动;对接国家“两重”政策主动争取,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、利长远的大项目和好项目;对接国家促进消费政策,5000多场促消费活动搅热荆楚……湖北积极抢抓一揽子政策机遇,让政策叠加形成放大效应。
——以创新为引擎,聚科技产业变革之势。
同济医院全球首创心肌旋切突破性技术,像削菠萝一样为心脏减肥,解决了“不开胸、不停跳”切除肥厚心肌的世界性难题。去年以来,包括美、英、日等北美、欧洲和亚洲的同行都到同济医院取经。
存储芯片、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和产品世界领先,全球首款续航超千公里氢能重卡试产,首个全国产高通道脑机接口临床测试,劳动者、神农、天问等多款人形机器人加速研发……一系列“首个”“领先”等科技创新引领下,产业实现裂变式增长。2024年,湖北光电子信息、汽车制造、大健康三大产业迈入万亿级,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,“51020”现代产业集群持续壮大,传统产业“活”起来、新兴产业“强”起来、未来产业“立”起来的进度条不断刷新。
——以协同为抓手,聚全省昂扬奋进之势。
武汉GDP超过2.1万亿元,主引擎动能澎湃;襄阳、宜昌突破6000亿元,稳居中部非省会城市前列;孝感、荆州、黄冈超过3000亿元,8个全国百强县位次前移。在湖北,龙头引领、梯次发展格局加速形成,17个市州在抓项目、扩投资上“比拼赶超”,一幅各地协同融通、竞进提质、竞相发展的活力画卷在荆楚大地徐徐展开。
新增鄂州花湖国际机场、宜昌三峡国际机场2个国际机场,全省实现“市市通高铁”,17个市州迈进2小时高铁生活圈;李德仁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,湖北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9项、居全国第2位……多年积累的区位交通、科技创新等比较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胜势。
不负总书记的嘱托,荆楚大地奋楫争先。
全部工作向“支点建设”聚焦聚力
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发展的更高定位、更高标准、更高要求,湖北把全部工作向“支点建设”聚焦聚力,切实推动“支点建设”实现整体提升。
突破6万亿元,意味着未来每一步跨越都要付出更多努力,但也预示着每一次突破牵引的动能和势能更强劲。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大坐标中,行有支撑、进有底气的湖北经济,必然带给市场更多信心和更好预期。
更多500强企业坚定地选择湖北。全球工业软件巨头法国达索公司携手中南建筑设计院,成立中达数字技术(湖北)有限公司,这是法国达索公司在中国成立的首家合资公司,为中国市场、湖北市场投下坚定的一票。2024年,湖北省属企业营收增长26.2%,6家地方国企进入中国企业500强。
更强劲的市场活力,正在显现。经营主体连续4年每年新增百万户以上,社会融资规模连续4年每年跨过1个万亿台阶。华工科技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,生产的汽车复杂曲面零件定位精度可达0.03毫米,不到头发丝直径的一半,吸引全球20多个国家近60名代理商和行业客户齐聚光谷,签下近5亿元意向订单。湖北民营经济整体呈现稳中向好、进中提质的态势。截至2024年11月,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已达906.71万户,龙头民营企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。
更拼、更实的干事热情,涌动荆楚。每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,光电子信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生命健康等重大产业项目成为重头戏,湖北展现出全力奔跑、朝气蓬勃的发展气场。2024“相约春天赏樱花”经贸洽谈暨世界500强对话湖北活动、中国—北欧经贸合作论坛、两湖对话、华创会……从出口到进口,从贸易到投资,一系列重大、特色经贸活动轮番上演,湖北敞开怀抱与世界相拥,打开更大发展空间。
跨越“6万亿元”大关是新开篇。全省人民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拧成一股绳、团结一条心,汇聚起“奋勇争先、建成支点、谱写新篇”的磅礴力量。(吴文娟、肖丽琼)
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底气更足了
——访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磊
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,对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、助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意味着什么?站上新的台阶,湖北支点建设如何实现“整体提升”?
在全国争先的基础更坚实
2024年11月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,要求湖北“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,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”。这进一步体现了湖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据重要位置。
“支撑、释放、盘活。”王磊用三个词描述湖北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,在中部、全国坐标体系中的重要意义。
高质量发展支撑更牢。从规模、质量上来看,越来越多的城市、产业迅速成长,具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实力,不断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内生动能。
引领效应加速释放。湖北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,创新策源力、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,可为中西部地区甚至一些发达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意义。
盘活更多资源要素。湖北承东启西、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正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,在体制机制创新的带动下,聚集更多资源要素,与国内、国际更多地区实现从交通联通到产业联通的拓展。
“6万亿,意味着湖北在全国区域发展中争先的基础更好、底气更足。”王磊认为,站上新台阶,湖北不仅能加快带动整个中部区域发展迈上新台阶,以湖北加快崛起推动中部地区整体加速崛起,也可以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。
发展能级不断跃升
当前,湖北发展已经进入聚势突破、整体提升的关键期,多重战略机遇与政策机遇交织叠加,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,多年积累的区位交通、科技创新、现代产业等比较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胜势。
王磊说,湖北利用厚积薄发的科技优势,不断推动产业创新,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;围绕得“中”独厚的地理优势,重塑链接陆海空三条丝绸之路的枢纽优势,加速从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;围绕制造大省、产业大省优势,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整体提升支点的产业竞争力。
城乡融合、区域协同,将整体提升支点的区域协同力。2024年,湖北8个百强县中,仙桃实现“百亿”增量,为加快建成支点提供更有力的支撑。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推进武汉、襄阳、宜昌“金三角”大空间协同发展。这将进一步促进百强县进位、千亿县扩容,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。此外,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,赋能县域经济发展,各县市正积极融入产业集群,将助力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新的突破。
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支撑作用
“1月3日至8日,花湖国际机场6天连开5条国际货运航线,发展势头迅猛,不断拓展湖北‘空中出海口’。”王磊认为,花湖国际机场等开放平台的能级将越来越高,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,聚全球全国之势,进一步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。
他表示,湖北发展进入整体提升的关键时期,基础稳、优势多、韧性强、后劲足,持续向好、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。通过整体提升战略支撑力、创新策源力、产业竞争力、开放辐射力、生态承载力、文化影响力、区域协同力,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新的发展阶段,湖北的“朋友圈”也将日新月异。王磊说,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,勇于对标更多发达地区,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,湖北将完成更多破局性的工作,取得更多破冰式的成绩,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支撑作用。(李朝霞、李镇秀)
2024年湖北交出成色亮丽、分量十足的成绩单
全省生产总值达到
60012.97亿元
按不变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5.8%
稳的基础更加坚实
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.7%
供给稳定增长
粮食连续12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;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.7%,比上年加快2.1个百分点
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.5%
需求稳步扩大
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.5%,比上年加快1.5个百分点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.1%,快于全国1.6个百分点;出口额增长12.4%,比上年加快7.7个百分点
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.1%
重点支撑稳固
规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0个实现正增长,增长面达73.2%,比上年提升12.2个百分点
进的势头更加强劲
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.2%
旧动能加快更新
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.2%,连续1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
新动能快速壮大
高技术制造业、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5.4%、20.5%
全年10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达1184个
抢抓“两重”政策有力
全年10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达1184个,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.8个百分点
落实“两新”政策见效
限上新能源汽车、家电音像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42.0%、28.6%
好的成色更加彰显
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9项
含新量
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9项、全国第2;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500亿元、全国第3;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万家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.5万家
含金量
武汉GDP超过2.1万亿元,宜昌、襄阳突破6000亿元,孝感、荆州、黄冈超过3000亿元
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7.8%
含绿量
长江干流、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。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7.8%
开放度
鄂州花湖机场国内国际货线增至91条,货邮吞吐量达到128万吨,跃居全国第5位
中欧班列(武汉)连续2年开行突破千列
消费市场热度攀升
全年发放“以旧换新”补贴66.7亿元
全年发放“以旧换新”补贴66.7亿元,惠及超700万名消费者
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线上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.2%,增幅较上半年提升8.6个百分点
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.3%
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3367元,同比增长6.3%
全省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重47.9%,同比提高1.5个百分点
民生福祉不断增强
52项民生项目超前兑现
在省内就业的外出农民工人数596.7万人,占总数的54.7%,超过省外就业人数
10大类52项民生项目超前兑现,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足
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.08,较上年同期缩小0.03,连续8年呈下降态势
附注:
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,2023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56794亿元,三次产业结构为8.9∶36.5∶54.6。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以2023年修订后的数据为基数。
© 2020 恩施锦绣州城规划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